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37% 先進海產店,再來乾杯(咦)

傍晚剛完成復健書的初稿,看B先生得加班,正想著晚上可以來做個瑜伽,就被朋友拉去吃飯,真是華麗的墮落。

感覺是頗厲害的快炒/海產店,第一盤海瓜子就虜獲所有人的心。韭菜蚵捲香酥鮮嫩,不是普通的美味。








煎豬肝嫩而不腥,好好吃!飛魚卵香腸和芹菜炒豬肉(好像是)沒那麼亮眼,但仍然美味。接下來的海鮮以及沒入鏡的蝦子都很新鮮。另外還點了炒菠菜和芥菜,苦味都處理得不錯。



那個白菜滷簡直可以一碗接著一碗吃不停,可惜這時已經有點飽了。烤豬肉片用紹興酒醃過,不只Q嫩,味道也乾淨。最後加點了第二盤炒麵,大家還是挺著肚皮吃光光。




麻油二腰,這種東西吃不多,敢吃的人也不多,是唯一有剩的菜



今天七大一小,一人約一千三,雖然價格偏高但吃得很滿意。別吃那麼飽的話,應該一千左右就行了。然後懺悔一下,雖說標題那麼寫,但其實今天的兩瓶紅酒、一瓶威士忌都在出發前就開喝了。這款威士忌雖然號稱泥煤比較高,整體還是走優雅平衡的路線,少了點個性,如果是重泥煤控會有點不過癮。
___________
店家資訊
地址:105台北市松山區延吉街23巷5號
電話:02 2578 4397

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

36% 重拾重訓

今天做了久違的重訓。

之前因為覺得重訓很耗元氣又恢復緩慢,已經大半年沒練了。但復健書譯著譯著,愈譯愈手癢,尤其看到作者不斷說「如果你A肌肉和B肌肉這兩組拮抗肌失衡,就會有某某症狀」,時不時中箭,就覺得需要回鍋練一下。

刻意減輕重量,不再用盡洪荒之力、提起真氣來做,加上想針對肌肉失衡的狀況處理,算來算去只練了腿後彎舉、整片背肌和三頭+肩膀肌群三組,終於在重訓之後不會感到虛弱憔悴,而是可以忍受的痠痛和氣血流通的舒暢。

認清自己身體素質不如人,未來即使恢復練拮抗肌,應該也不會再肖想用重訓做高強度間歇訓練,了吧?

如何改掉拼命三郎的習慣,不要逼垮自己,真是一大挑戰。

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

35% 星期三

好像很多人討厭星期一,但我拿星期三最沒輒。

星期一和工作小別勝新歡,星期二乘勝追擊,到了星期三發現不是星期四,離星期六還那麼遠,突然覺得心累。

而且星期三還有很多地方沒得去。常泡的咖啡店沒開,喜歡的瑜伽老師沒課,就連想跑遠一點去外澳吃個飯,外澳飯也在休息。現在的工作量已經減少到靠著移動、等待時工作就能解決大半,結果想去的地方偏偏去不了。北部的好店家何其多,這當然是牽拖,但星期三就是個讓人想牽拖的時候。

有時認真覺得,應該要週休三日,或是星期三像小學生一樣只上半天班。不過目前雖然工作安排還算悠閒,也沒悠閒到真的能休那麼多。所以在真的能那麼愜意之前,還是得設法撐過一個個星期三,反正撐過一個少一個(咦)。

身為SOHO好像不用這麼規律,但我跟著上班族另一半安排生活,雖然實行時不如預期是常事,過了幾年也終於慢慢改變了步調。或者,藉由刻意安排,才在拼命工作拼命玩之外有了比較像生活的感覺。

總之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努力,一個星期三又平安的過去了。

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34% 靈感是麵團正在發酵

夜裡半夢半醒時,有時字句就像小小氣泡一樣從腦海深處浮起,看似清晰,勉強記下卻顯得荒謬。

如果靈感是麵團,我的靈感就是發酵緩慢的麵團。不到時候硬要成文,就像沒發好的麵團拿去烤,結構不好,烤不透,讓人吃了胃發酸。

不論文字或圖像,總要花上比別人多的時間醞釀,只能安慰自己,這樣風味也許比較好。

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

33% 安撫大姨媽大作戰

這幾天門外的大姨媽頻頻刷存在感,我只好勉為其難替她搏點版面。

大姨媽來之前是最不適合思考人生的時候,其實任何有的沒的事大概都不適合。光是老公背對我,大姨媽就跟我咬耳朵說你看他是不是厭煩你了(翻白眼)。隨便想個百日百字的主題都文思泉湧,真要動筆才驚覺都是鑽牛角尖。察覺冒出負面念頭的時候,只好告訴自己那只是我覺得,甚至是大姨媽讓我覺得,不一定是事實,可以不用現在想。

一夜難眠之後,今天認命地把本日目標定成讓自己開心,反正工作已經在失眠的時候完成了。打開Youtube的音樂清單,打開ASOS的服務購物網站,把近期新出的衣服看過一輪。反正把漂亮的衣服丟進我的最愛不用錢,也不用考慮是否真的實穿。

中午把昨天剩的義大利麵加冷凍的雞胸肉和蘆筍煎成鐵板麵,配著《利器》的影集。晚餐就拿出新鍋,把半隻烏骨雞、香菇、蒜頭和一點薑丟進去,再和老公各炒一個菜,不一會兒就有Q嫩的雞肉和香噴噴的雞湯可喝,餐後再殺一顆柚子就完美了。

吃完身體開始想補眠,在老公的說話聲中昏昏欲睡。恭喜自己,又渡過一天。

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

32% 復健書翻譯中

動工兩週,逐漸進入狀況;書裡講的是復健,工作本身也像某種復健。Mac版的Word搜尋後死當的狀況愈來愈嚴重,加上這次的書有許多類似的口令動作,需要翻譯記憶的功能,所以早早就決定用Termsoup翻譯。

入行這麼多年,好像不只要好好拼過累過、倒過骨牌,還得好好放過幾個月的假才會學乖。前一本書的進度安排還有待改進,這次一開始就遵照安排進度的祕訣──進度不要排太多。每日進度不多,就不難穩定的工作,也比較不會因為無法達成進度而自暴自棄。最初先悠閒的翻譯,第二個星期愈來愈早下班,然後這週有時就能多譯一點後面的章節。後來發現有餘力超前進度的時候從尾巴開始譯,這樣既在表面上維持正常進度和緊張感,又能在最後階段享受工作提早完成的驚喜。

今天遇到許多重複的內容,居然就完成兩天的進度。壞處就是工作量還是偏多,腦子有點被榨乾了,原本看完小說想寫心得的,只能留待改日了。

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

30% 大姨媽的嘉明湖山屋遊記(day0、day1)

跟你說喔我是良夜的大姨媽。半年多前我原來有機會連兩個月去松蘿湖和嘉明湖,可是不曉得為什麼取消了,我還被禁足兩個月,超悶的。幸好嘉明湖確定延後半年去爬,正好又是我風光的時間,任她怎麼調經都沒用的啦,反正我一定要去玩,就算只玩到一下都好,嘿嘿。

結果果然被我堵到了!我那個月出來風光的第二天傍晚,她和其他人一起坐車到台東民宿,隔天一早開車上嘉明湖登山口。中醫交待我要乖乖的,所以我都乖乖的,只有坐車悶太久終於可以下來伸伸腿時激動了一下。嘉明湖我來了!

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

29% 花椰菜的愛恨情仇

花椰菜是我幼年最愛的蔬菜。除了沒有怪味,又可以玩,要塞下大人期望的食量很難,花椰菜種在飯上就像一棵棵的樹,是那漫長過程中的慰藉。

長大才曉得白花椰菜和青花菜是不同的東西,不像韭菜和韭黃只是曬不曬太陽的區別。雖然一直知道白花椰和青花菜的菜蟲都很多,但自己做菜才有比較深的體會。

吃別人做的花椰菜是一種信任(或是認命)。換作自己來,從採買就會想東想西,現在是花椰菜的盛產季嗎,不是的話會不會很多菜蟲,沒有菜蟲的話是否用了很多農藥。這些猜測的答案就在洗菜時揭曉。最理想的是洗完整顆花椰菜只有兩三次驚喜,半隻蟲都沒有的會令人懷疑農業用量。有時拿起來就見蟲影鑽動的,雖然感動這顆花椰菜還真有機,但不斷有蟲蟲扭來扭去跟你說哈囉的影像一點也不可口。曾經一面洗菜,腦中一面唱著「我的San值小鳥一樣不回來,我的San值小鳥一樣不回來」。

晚上這顆白花椰菜的菜蟲多到B先生在量販店拿起菜,就看到有肥肥的蟲爬過,無奈食欲最大,還是買了。我洗菜時挑掉某隻鮮綠的菜蟲,才猛然想起剛剛在起伏的白色顆粒間也看過類似顏色的「陰影」。蟲影四伏之下,我忍不住問B先生,我就這樣隨便沖沖水,我們吃的時候不要太認真看可以嗎。雖然不可能這樣自虐兼虐夫,但B先生那聲(有點無奈的)可以啊,大概是這輩子最令我感動的話。

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

28% 大稻埕五號水門、迪化街、延三夜市走走吃吃

這是個脂肪細胞主導的行程。

連假第三天(是的有人已經放三天了),呈現一個慵懶的狀態。洗完衣服做完午餐吃完消化一半,還想不出要去哪蹓躂。由於B先生明天約好去爬山,我有想上的瑜伽課,今天不大適合騎腳踏車衝去哪。原來在逛工藝館、IKEA和吃布丁塔之間擺盪,結果被我虐待了兩個月的脂肪細胞呼喊著要進補,於是就由吃布丁塔勝出。

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

27% 對發票這回事

還住在家時,對發票是我負責的,每次總會不負眾望對中一兩張小獎。和B先生同住之後,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拉他一起整理發票,由我對獎,像某種娛興節目。

中獎的感覺固然好,但我最喜歡的恐怕是找出中獎號碼的規律,背起末二碼,像玩小遊戲似地過濾發票,看到差一碼就中獎的,也有某種刺激感。近來中獎少了,只能安慰自己就讓更需要的人中獎去吧,幸虧數字記憶小遊戲還是有得玩(咦)。哪天發票全面電子化,不知會不會有人推出對發票的遊戲,讓同好懷舊,過過乾癮(……前提是有同好)。

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

26% 維記茶餐廳食記

昨天趁著去西門町看電影之便,三訪了這家茶餐廳。

自從第一次吃到他們家的花雕雞拌粿條之後,就對他家的菜念念不忘。之前兩次和友人還吃過臘腸滑雞煲仔飯、窩蛋牛肉煲仔飯、柱侯蘿蔔牛腩,還有楊枝甘露,除了楊枝甘露和之前在香港吃、後來自己做的差距過大之外,其他都還不錯。最令人難忘的就是花雕雞,那次捨不得浪費鮮美的醬汁,還多叫了一份粿條。煲仔飯的重點應該是沾著醬料、焦脆的鍋巴吧,上面鋪的料反而成了陪襯。

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

25% 和研究所有關的噩夢

畢業十幾年,每次壓力大一點,就可能夢見研究所讀完還繼續做實驗、寫論文的事。大概是不久才前譯完植物書,昨天和老公講了我寫論文時的事,加上一些生活壓力,結果研究所夢又來了。這次的夢很完整,正好記錄一下。

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

24% 移動宅

某次與B先生外出,在路旁看到一個告示牌寫著「移動宅」。想了一下這是哪種宅宅,才意識到那是指可以移動的房屋。

話說回來,真要把我劃分成某種宅,大概就是移動宅。

雖然以SOHO而言,我大概算過動,三天兩頭往外跑,也有不少動態興趣。然而其實筋骨不好,爬完山隔一兩天做瑜珈就覺得關節快散了,沒什麼過動的本錢,還是別濫用詞彙的好。

不過覺得生活沉悶時,我還真喜歡換個位置、換個空間。工作效率最好的大概是捷運或火車的列車或月臺。在有限的時間迅速作業,反而特別能心無旁驁。

移動宅還是宅,因為重點不是跑出去,而是變換心情和所在空間,變換之後做的還是同樣那些事,無可救藥,是為宅。

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

23%《七天自我心理學》

聽過蘇絢慧上鄧惠文節目講《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》之後,興起了看她作品的興趣,決定先借這本來看。不過《自尊課》有進一步探討的焦點,《自我心理學》則是按部就班地從頭帶讀者認識自我的概念,察覺自我意識,以及人我互動時自我扮演的角色。書中的各種例子都寫得真切,讓人明白一些看似負面的想法其實人皆有之,是很自然的反應,與其因為追求完美就加以壓抑、否認,不如更真實地去接納、了解再尋求改變的契機。

有時覺得一些心理相關書籍,其實算是進階級的探討。許多探討心理的書籍或影片、文章固然一針見血,但限於篇幅,無法從頭帶讀者思考,因此難免讓讀者有種「這個因為怎麼跟著那個所以」、跳太快的感覺。《七天自我心理學》則是很淺顯明白地告訴讀者,你我的想法到底所為何來,可以說補足了那些缺口。雖然人生不可能七天(或你讀完這本書需要的時間,我是十四天)就變美好,但這是原原本本認識自己和這世界的一個開始。


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

22% 失語

空白的那個月,在趕稿和行前準備中渡過。

有時覺得沒寫文是因為想說的太多,沒那自制力壓到百字出頭,又有許多事糾糾纏纏,在檔案打下幾句才驚覺自己揀了一個難解的線頭;少數牽扯到親友不好明說,多數還待梳理。只怪自己有太多念頭太久沒仔細檢視,何況這本來就是創作會遇到的情況,不成理由。

不過真正的問題或許是趕稿,加上這次死線和上山的日子重疊。而十多年來,我早已養成糟糕的習慣,在最後衝刺階段忽視自己的種種需求,把滿足需求的力氣降到最低──靜靜坐在位置上數小時不動,不吃不喝,即使要紓解壓力也選擇經由電腦,彷彿盯著螢幕就能減輕一點讓編輯等待的罪惡感,安撫電腦另一端(我想像中)焦急不耐煩的另一人,工作效率好壞卻是另一回事。這幾年認真處理身體問題,加上中醫再三提醒,才認真反省這種近乎慢性自殘的生活方式。

但長年的習慣仍讓我在每本書交出去前那段時間,忍不住把所有心力都灌注在文字中,縮限其他欲望和需求,於是自己的創作成了背叛,自炊成了無法負擔的奢侈。如果有力氣構思文章,何不多想想怎麼拆解那些彎來拐去的句子。

想也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,可惜習慣不是一時半刻改得了,只好在交完稿、爬完山又休息幾天之後厚起臉皮,來繼續我這一百日顯然無法完成的挑戰。